编者按
在2018“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来自24个国家的28位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和智库学者以及11位中方学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对话。本刊特摘录部分与会学者发言,以飨读者。本篇内容为分议题二“‘一带一路’与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与共同发展
贺诗礼(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访问学者,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访问讲师)
我经历了中国三轮的改革开放,第一轮就是1978年12月份开始,对中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变革。第二次改革就是2000年的时候“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同年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不光承诺开放经济,同时遵循世贸组织的规则。现在的“一带一路”标志着第三次改革开放,也是中国“走出去”新的一个阶段。
中国有自己丰富的发展经验,今天大家的介绍都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也涉及到文化交流。其实核心就是人,“以人为本”,希望“一带一路”能够更多地惠及到更多老百姓。
韦塞林·武科蒂奇(黑山波德戈里察大学校长)
当我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研究后,可以得出“从长远来说这个倡议正在改变世界”的论断,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改变了世界一样。为何有此论断?
首先,“一带一路”涉及了三大洲65%的人口,在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可给人类社会带来新思维。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不同,“一带一路”带来的思想交流,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一带一路”的精髓就是通过文化的理解,通过对年轻人的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自己和其他“一带一路”参与国的传统,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
全球化时代,我们都面临怎样发展本国文化,怎样理解他国文化的问题。教育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文化和教育是“一带一路”取得成功的基础,我们需要让年轻人也参与进来。
孟什·法耶兹·艾哈迈德(孟加拉国国际和战略研究院主席)
“一带一路”是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个概念,一个愿景,也是一个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由众多不同规模的项目组成,海陆皆有,正处于不同的开展阶段。项目内容涵盖贸易投资、制造、服务、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将亚洲、非洲、欧洲等连接起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一带一路”虽由中国提出,但并不独属于中国,很多项目是各个国家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合作联合拥有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选择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行性进行挑选,如贷款条件和投资来源等,并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实现中国与各参与国之间的互利互惠。通过此倡议,中国可保障外部环境稳定以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改善与周边国家及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全球在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合作;参与国家可获得所需资金和先进技术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获取市场准入,加强与其他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自身发展。
萨尔米扎·潘瑟卡(罗马尼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发展模式部主任)
从图表分析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罗马尼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加30%以上,对话贸易逆差下降了28%左右,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罗马尼亚,在东欧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情况。中国对罗马尼亚的投资也有很大的增幅,2016年罗马尼亚是中国对外投资额量最高的一个国家,还有很多间接投资,中国的公司在境外的投资和间接收购资产等。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2000年前就把位于地球两端的欧洲和亚洲连接在一起,而从库库塔尼文化的出土文物和近期剑桥大学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两个地区的人民已经有信息沟通和交流了。我想说的是,欧亚之间的连接是由历史决定的,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来复兴这样是一种连接是非常自然的,“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和其他参与国家都是很好的机会。
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首先在整个“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欢迎各国加入,一起来做事情。主要目标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工业化的进展等等。其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倡“共商、共建、共享”,这是非常民主的作法。另外,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中国的态度是,我们要大力地发展和充分利用。的确它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是我们要趋利避害,尽量把好的部分充分利用,把副作用尽量减少,我觉得这个思路值得提倡。
最后,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作为学者我们需要思考,怎么真的把它落到实处,怎么能够做起来。我们的想法就是要建立利益汇合点。汉学家就是一个利益汇合点,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最终逐步铺平一个道路,能够使人类社会逐步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进。
梅拉库·穆鲁阿勒姆(埃塞俄比亚外交关系战略研究所对外政策研究室主任)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条贸易路线,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古老丝绸之路的延续。
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一带一路”倡议使全球化的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覆盖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包括亚非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非洲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获益除了丝路基金外,还包括来自中国的技术转让、创造的就业机会,以及通过援建基础设施推动地区高铁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地区航空网络和电讯网络等的一体化进程和工业园区的建设等。同时,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帮助非洲和全球市场建立起更好的连接。而中国则将通过“一带一路”获得来自大项目的经济回报,同时促进双边和多边关系,随着中国跟非洲贸易额的增加,中国将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到2020年估计将达到4000亿美元。
纳比坚(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东方学系汉学教研室主任、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自1992年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渐呈现发展态势。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中亚国家时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哈萨克斯坦立即回应中国倡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于同年11月11日提出了“光明之路—通向未来之路”的新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将发展交通运输设施和工业技术设施、能源技术设施以及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因而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计划直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衔接,实现了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政策沟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会长、加德满都示范医院神经病学家)
我1986年留学中国,6年前开始担任阿尼哥协会主席,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国际关系,特别是尼中关系。过去我对中国的兴趣主要在传统文化、历史、中医方面,现在兴趣范围扩大了。
2017年5月份,尼泊尔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今年6月份尼泊尔总理到访中国,谈了很多的项目,并签署了14条协议。尼泊尔与中国西南边境接壤,尼泊尔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尼中关系有一些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在尼泊尔要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也需要发挥智慧来应对挑战。
艾立山(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教授)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2013年,中国—中东欧“16+1”的框架成为新的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第七次峰会上说过,“16+1”峰会合作框架不仅仅对中国有好处,更对这16个中东欧国家有好处。同时,他还强调了这对于欧盟的整合是有益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现在巴尔干和西欧之间是存在着发展差距的,尤其是公路、铁路、能源、电力供应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保加利亚总理也说过,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会帮助一些像我们这样的国家,赶上那些欧洲更加发达的国家。两位总理都强调“16+1”的框架不是一个地缘政治方面的平台,而是一个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平台,所以我们期待着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与合作。没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所以它是新丝绸之路的核心,包括在巴尔干地区的丝绸之路的核心。总体来讲,中东欧国家是欢迎这样一个双赢的合作机制的。
黄仁伟(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兼主任)
“一带一路”倡议第一阶段(2013年~2018年)已取得不少成就:一是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这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行盛况中得以体现;二是“一带一路”建立了自己的合作机制,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进入第二阶段(未来的五年或十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带一路”概念,如规则建设、社会文化沟通需加强;合作伙伴应延伸到发达国家等等。我认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带一路”的这些问题。
古斯塔夫·吉拉尔多(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当代中国硕士研究专业负责人)
长期以来,中国就像西方世界或者北半球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其对错和不足,供西方国家借鉴。“一带一路”为拉美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机会。它与拉美国家政治发展、经贸利益关系密切,拉美、中美洲以及非洲都能够从中受益。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寄望通过这一倡议提高沿线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贸易。但拉美与西方国家有着长期比较紧密的文化关系和共同价值,体制也受其影响,使得中国在拉美做贸易、投资和融资方面阻碍重重,拉美国家若想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吸引中国资本,也需要积极解决这些难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3×3”新模式以加强中拉协作,既要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南美洲内互联互通,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方式,更要围绕中拉合作项目,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通过发展实现“一带一路”的整体收益,保证中拉双方的互利共赢。
玛琳娜·吉布拉泽(格鲁吉亚汉学家协会主席、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中国拥有古老灿烂的文明,格鲁吉亚相较于中国是一个小国,但也同样拥有古老的语言文化和历史。格鲁吉亚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017年3月,格鲁吉亚国家议会图书馆开设了中国图书角,今年9月份,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将开设格鲁吉亚图书角,这两所大学已经开设了格鲁吉亚语教学。另外,格鲁吉亚国家图书馆馆长将要到访中国,并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设格鲁吉亚图书角。商务印书馆和格鲁吉亚的出版社准备翻译文学作品、工具书还有教材。很多中国人都在学习格鲁吉亚语,通过语言学习更多了解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汉学发展也很好,学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格鲁吉亚已经有系统的汉语教学,出版了格文版的汉语教材。在中国大使馆支持下,格鲁吉亚汉学家开始编辑关于中国历史的书,还有格汉汉格辞典。另外在格鲁吉亚教育部的一个新项目中,汉语被纳入中学外语教学体系中,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在德语、法语、俄语之外,又增加了汉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藉此格鲁吉亚的孩子从小就可以了解汉语,通过汉语了解中国。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