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以说,
是1991年来到中国以后度过的。
——Lisa Carducci
#01
1943年5月22日,李莎·卡尔杜齐( Lisa Carducci)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一个意大利裔家。
1985年,李莎在中国待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去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0座城市。
第一次真实的接触到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李莎几乎立刻为之倾心。
"All those years I was in Canada, I felt my body was in Canada and my mind was in Italy. I had two countries, but no motherland. When I came to China, I was 'all here' - body and soul; I was one, here. This impression was so good that I felt at home from the first moment. I felt good, at ease, satisfied."
“在加拿大的那些年,我觉得我的身体虽然在加拿大,但我的心在意大利。我有两个国家,但没有一个祖国。当我来到中国时,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在这儿——不论身体还是灵魂。在这里,我是完整的。这种感觉很好,从一开始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家里一样。我感到愉快,轻松,满足。”
那时,正是中西方文化相撞相融的时刻。李莎被中国人含蓄委婉的个性,广博深远的文化震撼不已。
她说,“我刚接触这个国家就像触了电一般,一见钟情!我意识到,在这个有那么多东西需要了解的“世界”里只逗留1个月,实在太可笑了。”
但因为工作忙碌,这个念头被暂时搁置。
直到1989年,她在休假时创作小说《恋爱季节》,描写了生命的四次轮回,其中一次就发生在中国。为了更好的捕捉灵感,她再一次来到中国,在这里呆了三个月。
这一次的来访让她更清楚了自己对这片土地到底有多么着迷。
回到蒙特利尔之后,李莎就向加拿大世界大学服务中心申请一个到中国教书的机会,这个机会一直到第二年才来。
1990年10月3日上午10点,李莎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邀请函。那一刻她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怀着满心期待,李莎奔赴中国,成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法语和意大利语教师。
This cultural recognition has been a slow process, says Carducci, who has won prominent literary awards in Italy and France and interviewed local people in Chinese. She first landed in Beijing in 1985 as a tourist, but it was in 1991 when her teaching career began in China that she gaine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ntry.
李莎说,这种文化认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985年,她第一次以游客的身份来到北京,但直到1991年,当她开始在中国教书时,她才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谁也没想到,她这一来就是三十多年。
#02
李莎初来中国时,因为语言还闹出过几次笑话。
有一次,她去粮店买大米,一进门看到店员就掏出粮票,“我要买米饭!”
店员指着马路对面的饭馆对她说,“米饭在那儿有卖!”
李莎忙摆手解释,“不不不,是没熟了的……”
话音一落,两人都笑了。
虽然这种事总是时不时的发生,但李莎并不觉得尴尬。看到别人被她的样子逗笑,李莎也不介意,自己也跟着笑。
因为性格爽朗,李莎在中国交到了很多朋友。
而在与这个国家日益相处并融入的过程中,李莎也从一开始的好奇惊讶,到后来的习以为常。
有一年李莎过生日,她邀请了几位学生和同事到家里小聚。但开门的时候,她却吓了一跳:门外站着十几个人,见她出来,都齐刷刷的祝她生日快乐。
这让李莎非常不解,因为她不记得她邀请过有些人,而且他们来的都太早了,自己甚至还没换好衣服。
后来她才知道,在中国,祝贺老师和长辈的生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表示了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和友爱。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作的两年时间,她将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发挥到极致。
"As a teacher, I thought I was doing the most important job, because a teacher doesn't work on things, like one who makes cups that sell one yuan each," she says, rubbing the cup of Ningxia babaocha that she enhanced with roast sesame seeds and rose bud jam.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自己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因为教师的工作不是那种做出一个杯子卖出去一元钱那么简单,”她一边说,一边摸盛着八宝茶的杯子,茶里还撒了烤芝麻和玫瑰花蕾酱提味。
"It's not a money thing. You shape people, soul, heart, mind. For me,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 person if you want to enjoy life."
“这不是钱的问题。你塑造人,灵魂,心灵,思想。对我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享受生活,受到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在学校深受学生爱戴,李莎还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了很大渴望受到教育的人。
Carducci has supported 15 children through the Hope Project, to which she has donated all the money from her two art exhibitions held in Beijing.
李莎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15个孩子。她把在北京举办的两次艺术展览的所有资金都捐给了“希望工程”。
此外,她还帮助两个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女生们完成学业。从中学到大学,甚至是硕士研究生毕业。
谈起她的这两个“藏族女儿”,李莎十分自豪,“她们一个本科毕业,一个硕士毕业,两个都攻读了医学专业,现在都成了医务工作者。她们通过努力得到了想要的生活,我很为她们感到骄傲。”
她资助过的学生里,有一个来自青海的十四岁的小女孩送给她一个绣着荷花的绣品。虽然并不贵重,但李莎却说这是她受到的最喜欢的礼物。
而李莎与她的“藏族女儿”也一直很亲密。2006年,李莎还特意乘坐两趟飞机,一辆大巴,一辆卡车,最后骑着一匹马儿来到了其中一个女孩的村庄。
在这里,她又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最纯粹的人间真情。
As the girl's father put a white hada on her shoulders, she was moved to tears. "This was real life, not a TV show," she says.
当女孩的父亲把一条白色的哈达放在她的肩上时,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不是电视节目,”她说。
Her family greeted her with yoghurt and buttered tea, not knowing if she could drink liquor. The neighbors brought many eggs to welcome her. "They were the most good-hearted people that I had ever met in my life," she says.
女孩的家人不知道她是否能喝烈酒,特意用酸奶和奶油茶来招待她。邻居们带了很多鸡蛋来欢迎她。“他们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善良的人,”她说。
这一程云南之行结束时,女孩的妈妈送给她一只耳环留作纪念。她把这只耳环做成戒指,带在右手的中指上。
#03
了解中国以后,李莎发现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实在是太落后了,也有着不少偏见。
有一次一个西方朋友看到一张一个中国人躺在树下的照片,就问她,“中国人怎么都穷得无家可归?”
李莎就耐心的向他解释,“在中国,午睡是人们的生活习惯,躺在树荫下是很自然的生活乐趣。”
为了改善这种偏见,李莎长期致力于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让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对更好的认识中国。
这些年来,她采访过成千上百的中国人民,走遍中国各省。曾4次前往新疆采访,前往内蒙古10多次,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风俗人情。
她把这些经历撰写成文章,在10多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上累计发表过数千篇。
她的文章内容涉及社会道德、城市建设、子女教育、动物保护、退休劳保等诸多话题,反映出中国的民生百态。
2007年,李莎前往新疆。一个月的时间,她采访了五十多新疆人民,有老师、农民、手艺家等等。观察他们的生活起居,最终写成了《这些新疆人》(These Wonderful People of Xinjiang)。
与这本书同系列的还有《这些宁夏人》(These Wonderful People of Ningxia)和《这些广西人》(These Wonderful People of Guangxi)。
当被问及为何英文标题中有‘wonderful’一词时,李莎说,“即使对方是普通人,但却有着善良的秉性和丰富的个性。”
李莎的作品也曾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至今出版著作50多部,有一半是中国题材。主要有《感受中国》、《大若天下》、《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等。
李莎曾说,不希望别人叫她“老外”。
有一次下大雨,李莎着急登上一辆出租车,司机看到她就问:“你不是本地人,对不对?”
李莎当时便朝他转过身,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
于是,司机又偷偷看我一眼,确信般说道:“啊!你是新疆人!”
李莎禁不住笑了。
在李莎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相框,里面是《北京周报》的封面。
封面上,李莎身着红衣,站在五星红旗旁边,手里举着一张小卡。
The photo was taken on March 16, 2005, when Carducci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12 foreigners to obtain the Beijing Permanent Residence Card, nicknamed China's "green card". In 2001, she was also granted the Friendship Award, the highest hon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grants foreigners who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3月16日,当时李莎成为首批获得北京永久居留证的12个外国人之一。北京永久居留证被称为中国的“绿卡”。2001年,她还被授予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授予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外国人的最高荣誉。
虽然她在中国的家附近总是有隔几分钟能听到飞机的轰鸣声,邻居扩建车库的声音让她禁不住抱怨。但在李莎心里,她真心把这个她养了16只鸟儿,165株盆栽的地方当成自己真正的家。
她总说中国人是那么友善真诚,殊不知,也是她的友善真诚才打开了这道心门。
虽然她的相貌与我们略有不同,但她一样热爱着这片土地,爱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
致敬,向我们的中国同胞。
*部分图片和素材来源于中国日报,观察者网及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