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首页> 专家详情> 新闻资讯

斯洛伐克汉学家黑山女士谈中国文化

作者:
来源:北外国际汉学

  黑山女士(Marina Čarnogurská-Ferancová)

    为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哲学家、翻译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哲学以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与研究,翻译出版了《子曰》(A riekol Majste)、《道德经》(Lao-c’: Tao Te Ťing)、《荀子》(Sün c’: Eseje)、《论语》(Konfucius. Rozhovory a výroky)等多部中国经典,翻译完成了《红楼梦》(Sen o Červenom pavilóne)老舍《月牙集》(Kosák mesiaca)、话剧《太平湖》(Jazero pokoja)等文学作品,著有《我们所不能回答的哲学问题的中国答案》(Čínske odpovede aj na naše nezodpovedané filozofické otázky)、《老子和〈道德经〉诞生的过程》(Lao c’a proces vzniku Tao Te Ťing)、《故事和历史中的明朝》(Mingovia v príbehoch a v histórii)等多部关于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的著作,曾获得斯洛伐克文化部奖、斯洛伐克科学院“卢多维特·什图尔”金奖、中国“《红楼梦》翻译贡献奖”、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image.png 

 

斯洛伐克汉学家黑山

(图片由黑山女士提供)

 

 

    南力丹:黑山女士您好!从开始学习中文到现在,您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长达50余年,您的系列译著《论语》《道德经》以及《红楼梦》等皆为经典,并且都是首次被翻译为斯洛伐克语。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黑山:接触中国文化、学习中文在我人生的困惑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背景原因不能进入大学学习,当时的我充满困惑,渴望知识,渴望认识我们生活和存在的这个世界。在我们的文化中“上帝就是一切”,但我其实是怀疑的,想要在别的地方寻找突破口,所以我读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普实克(Jaroslav Průšek)的《中国—我的姐妹》,以及翻译为捷克语的《中国古代诗歌》《论语》,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伟大文明——中国文明,这是不需要上帝,人们也知道怎样创造、怎样生活的文化,所以我就产生了学习中文的想法。

 

 

    南力丹:波希米亚对中国儒家经典的翻译和研究由来已久,如早在1711年传教士卫方济(FrançoisNoël,1651—1729)在布拉格出版了《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1889年捷克东方学家鲁道夫·德沃夏克(Rudolf Dvořák)出版了捷克语《孔子的生平和教学》(Číňana Konfucia život a nauka), 1940年普实克和文岑茨·莱斯尼(Vincenc Lesný)合作翻译的《论语》。您对儒学产生兴趣是否受到这样“传统”的影响?您研究的关注点是什么?

 

    黑山:当时捷克的汉学家以及学习汉语的学生中,完全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方向的人并不多。其中阿图尔·岑普利纳(Artur Zempliner)于1966年出版的《欧洲现代哲学视角中的中国哲学》(Čínská filosofie v novověké evropské filosofii)一书对中国和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意义重大,对我很有启发。儒家思想主张无神论,人的道德与伦理不需要神和神学指导,“仁”以及“五常”对社会各个阶层都具有普遍性约束意义,这是西方文化中所没有的,不同汉学家的阐释也会不一样。我最初对儒家哲学的研究还是基于伦理学,例如,如何理解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以及儒学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什么是“仁”,什么是“礼”。同时我也对儒学产生的社会动因以及不同派别的特点有兴趣,因此对孔子、孟子、荀子进行了横向综合比较研究。

 

 

    南力丹:我注意到,在您翻译的《子曰》中,将“仁”翻译为 “ľudskost’”(人性),而普实克翻译的捷克语版的《论语》则翻译为 “Dobra”(好的)。这种翻译区别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跟您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有关?

 

    黑山:在基督教主导的文化中,通常善与恶、好与坏、对与错是非常分明的,但中国哲学是不一样的,是阴与阳,并且阴和阳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所以按照我的理解,“仁”是一种内在的原则,这个字是由“人”和“二”组成的,是人和人彼此依靠相处的意思,这个字不代表着单一的好,是复杂多变的。比如通常我们讲要爱护幼小,但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可以很严厉的。所以“仁”不是区分好坏,而是人身处于众、身处于世的原则。

 

 

    南力丹:您在《红楼梦》的译者前言中提到《红楼梦》是一部“天才文学作品”,您所理解的《红楼梦》的价值是什么?翻译《红楼梦》让您感受到中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黑山:在欧洲文学中,像巴尔扎克、狄更斯这些作家的文学创作是散文式的,或者像拜伦、莎士比亚、普希金则是宏大的诗歌式的。曹雪芹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跨时代的天才,将诗歌和小说完美结合。我认为曹雪芹是最值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世界上绝不会有另一个人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小说,这是一部自传、一部诠释“阴与阳”的哲学作品,有着最美的诗歌,尤其是女性诗歌!但这对翻译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我们必须要让读者意识到他正在读的作品来自一个伟大的作家。所以对我来说,翻译诗歌是最难的,因为我既要让这些诗歌达到一定水准,也要在翻译中体现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物性格与诗歌水平,比如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才女,她的诗通常在姐妹中是最好的,薛宝钗次之,探春也不错,那么我在翻译中也要让斯洛伐克的读者感受到这种落差。

 

    欧洲传统翻译方法通常都是以语音学为基础,照着字面翻译以求准确,但我认为这对中文并不完全适用,特别是诗歌,会削弱表意文字的意境美和图像美,也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中文的“看”比“音”更重要,所以我在翻译实践中会更注意表达文字本身的意境。

 

 image.png

黑山女士斯洛伐克语版《红楼梦》译本封面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拍摄

 

    南力丹:您之前有过很多关于儒家典籍和儒家哲学的研究,但后来的重心似乎更多放在了道家哲学,多次翻译《道德经》并出版了严肃的关于道家的学术著作。从儒家到道家,这样的转变是出于什么原因?

 

    黑山:我最早开始选择研究儒家哲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学感兴趣。在我们国家,人们阅读其他国家的哲学著作更多是为了学习异国的思想,吸收后归为己有,但他们又对长篇大论不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长篇中摘录下的精华,名人语句之类的。我早期的《子曰》就是符合这样需求的作品,但我也逐渐意识到儒家哲学很少涉及宇宙怎样运行,本质和存在、死亡等问题,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不同。后来我认识了著名的捷克哲学家埃贡·邦迪(Egon Bondy),我们在一起交流时谈到,我们没有真正认识老子的世界,尽管当时已经有4部《道德经》捷克语译本,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中国哲学只是一种智慧,而不是成体系的哲学。我们都认为在《道德经》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哲学体系,只是这些译者没有发现,所以决定重译《道德经》。

 

   在理解和构建了《道德经》之后,我对荀子和儒家哲学的认识也更清晰。很多西方学者翻译的中国经典,通常详细介绍了历史背景、人物经历,也说明了伦理道德原理,但这些的来源是什么?本体是什么?什么是“德”?我认为想要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不妨先从认识老子开始,《道德经》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源泉之一,其他哲学思想受其滋养而不断扩展丰富,这也是我后来深入研究道家的原因。

 

image.png 

 

黑山女士新版《道德经》封面

图片来源:https://www.ursa-minor.sk/

 

    南力丹:关于中西方哲学比较的讨论与研究一直很多。您翻译了很多中国哲学经典并对中国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您看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是什么?

 

    黑山:首先,我们知道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和世界如何运行的思考。欧洲哲学吸收了希腊哲学,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世界观中对人的重要性排序存在很大的不同。希腊哲学更多反映的是人的感知和思考,人如何认识自我、认识存在和认识世界。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他认为世界是唯心的,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新柏拉图主义。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得以运转一定是因为存在某个“造物者”或者“推动者”,这些都对后来基督教哲学中“神”的产生有影响。

 

    在中国,早期有“巫”和《易经》,“巫”和自然共同生活。在《易经》中已经开始谈论“道”以及“德”的能量。这种能量不需要“推动者”,而是把自然化为像原子、质子、电子这样的结构,通过互相之间的作用运行。简单来说,从“巫”开始中国就认为,自然运行不需要某个确定的造物者,而是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这就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太一”,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结,而人处于这样的循环之中,属于万物的组成部分,世间万物都是由这种能量产生,包括宇宙、星辰、人类。这就是我认为中国哲学和欧洲哲学的不同。

 

 

    南力丹:您认为中国古代哲学能带给当今世界什么?就像您的著作名字一样,“我们所不能回答的哲学问题的中国答案”是什么?

 

    黑山:在过去几十年的哲学研究中,我主要把精力放在西方和中国哲学中世界观本源的比较研究上。我试图寻找中国古典哲学中一切可以促使现代多民族共处环境下,人类能够和谐生活的积极因素。中国哲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伦理道德规范,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可居住的星球,时间与资源都是不可逆的,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如何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居环境,并且保有包容之心,而不是被西方一神论宗教所控制,由于信仰不同引发的宗教仇恨甚至战争会毁掉我们生活的世界。此外,我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是相同的,我们需要尊重这种规律,而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比起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人显然对这种规律有着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我们接受和适应了中国的瓷器、丝绸、火药所带来的繁荣,就应该接受中国所独有的关于宇宙和生命真理的哲学,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体的。

 

 image.png

黑山女士获得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图片来源:斯洛伐克科学院https://www.sav.sk

 

(南力丹: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本文节选自《国际汉学》2022年第2期(总第31期),阅读全文可从知网下载或订阅《国际汉学》,感谢支持。

 

《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

执行主编:张朝意

副主编:任大援 杨慧玲

编辑部主任:边秀玲

本期责编:库晓慧

编辑:库晓慧 王晓丹

排版 编辑:叶枝梅

审核:边秀玲

刊号:ISSN 2095-9257                                   

          CN10-1272/K(国内统一刊号)

编辑部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100089)

编辑部邮箱:guojihanxue@163.com

联系电话:010-88815730

投稿系统网址:https://gjhe.cbpt.cnki.net/

订阅方式: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82-914

微信公众号:北外国际汉学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