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译者杜光民:把《围城》和莫言介绍给缅甸读者
一堆堆各色古旧书籍,一堆堆现代经典名著……走进缅甸翻译家杜光民的家,就像走进了书的海洋。一个古典的小书架上,摆满了杜光民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论语》《围城》《于丹〈论语〉心得》《蛙》《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活着》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中国文学作品缔结缘分
“从小我就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杜光民说。父辈经商,在他小时候就把他送到中文培训班学习,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中文功底。期间,杜光民经常去图书馆借书。他发现,阅读中文图书对提升汉语水平特别有帮助。从那时起,杜光民与中国文学作品的缘分越结越深。在缅甸买不到的书,他就托亲戚从中国带回来。在图书馆借不到的书,他就想尽各种办法去借。
上大学时,杜光民阅读了钱钟书的《围城》。书中写道:“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这句话让他记忆深刻,更让他萌发了翻译《围城》的想法。毕业后的杜光民当了医生,利用空闲的时间开始翻译《围城》。“通过中国现代文学,我走近了中国人的生活,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杜光民说。
追求信、达、雅:在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中成为“翻译大家”
2009年,杜光民翻译的《围城》在缅甸出版,受到读者广泛关注。“起初,翻译对我来说只是业余爱好。现在,每当我阅读到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就会有想翻译给更多人看的冲动。”经过取舍,他辞去了医生的工作,成为自由翻译者。
杜光民非常喜欢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他翻译的第一本是《蛙》。说来也巧,他阅读《蛙》后被深深吸引,正当着手翻译的时候,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也让杜光民的这部翻译作品在缅甸备受关注,缅文版《蛙》在2013年出版后,越来越多的缅甸读者喜欢上莫言的作品。
“读者的喜爱,对我是一种鞭策,随时提醒我在翻译中要不断追求‘信、达、雅’。”为了让缅甸读者阅读到更多的莫言文学作品,杜光民接着翻译了《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我翻译《生死疲劳》花了44个月零3天。”杜光民说,在那些日子里,他对每个句子的翻译都进行了认真的揣摩和思考,对语句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精炼。“翻译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文化,还要忠实于原著的思想,要符合自己国家的表达习惯。”
在他家有一个古典的小书架,上面有两个不显眼的奖状,分别是“2008年缅甸国家文学奖翻译奖”和“2015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平日里,它们静静地与各种书籍簇拥在一起,包围着杜光民的日常。(记者 张莹琳 段毅 杨成群/文 张莹琳/图)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