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首页> 专家详情> 新闻资讯

多视角看中国发展 说中国智慧

作者:
来源:荔枝新闻

   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6月18日起,在全国10家省级卫视和多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重磅推出。节目不仅在国内获得热烈反响,也为国际受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有效路径。大卫·弗格森、费嘉炯、寇哲明等多位海外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近50名中外青年代表、b站up主参与到节目之中,讲述故事、分享感触、提问交流。

《中国智慧中国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坐标,处处呈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底蕴,又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传统文化自我发展与自我更新,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充分结合的独有特色。

  为体现节目的国际化视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节目策划阶段就搭建了具有国际制作水准的创作队伍,调用了国际化的专家资源。多位外国专家,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展现中国智慧的世界魅力。

  其中,国家外文局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先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翻译审稿专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独到观察。

  节目中他担任多期主讲嘉宾,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向世界传播更多中国声音:“这个节目非常特别的一点就是它的国际化视角。它非常关注国际化的观众,在讨论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中国放在了一个国际化的坐标系当中,这样国际的观众就可以从全球历史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历史。”

  节目还邀请了来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国青年代表参与节目的探访和讨论环节,使外国青年学生独特的外来眼光成为中华文化国际表达的重要路径。

  比如《讲信修睦》一集中,坦桑尼亚青年代表王晓乐来到现场,向大家讲述了中国建设的坦赞铁路给他家乡带来的改变。从没有出过远门的非洲百姓,可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货物商品能够快速运输出去……

  王晓乐还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非洲留学生代表一起演唱《坦赞铁路之歌》,以此来表达中非友谊和对中国的感恩和祝福:“我觉得中国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可靠的朋友,也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愿意帮助大家共同发展。每次想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帮我们援建的这条铁路,我会想到我们国家如今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的贡献。”

  爱黎是一位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都很活跃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国美女。在《民为邦本》一集中,聊到具有民本思想的苏东坡,她献唱了一首自己翻译的法语版“明月几时有”,受到众多网友点赞。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式浪漫风情在词曲中交融碰撞,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和心灵感受。

  爱黎说:“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国智慧中国行》的节目。此刻我在成都,在我的身后是杜甫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在地。现在杜甫的梦想已经实现了,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奋斗目标。录制后再次观看这期节目,更加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受益匪浅,很喜欢这样的节目。”

  《中国智慧中国行》正在持续热播中,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丰富多样的形式,让这档节目增添了浓厚的青春气质和世界眼光,提升国际化视野,向外传播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传扬中国精神。

  在6月21日晚刚播出的《革故鼎新》一集中,观众们还与诗人屈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两千年前,屈原书写的长诗《天问》,向天索问宇宙的奥秘。两千年后,我国的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向着神秘的火星出发。

  来自东南大学的艾萨克说,节目很有趣,很“涨知识”:“节目里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我很喜欢昨天的节目里,一段关于屈原《天问》的表演,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睿智的中国人寻求宇宙的奥秘。这档节目让我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知识。”

  (江苏新闻广播/李秋雨 顾倩颖 徐仁飞 编辑/高若婷)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