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至16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希腊、以色列、伊朗、蒙古、马来西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青年儒学英才参加了本届论坛。我校哲学系博士生易冬兰出席并发言,其论文荣获“儒学研究新锐奖”三等奖。
本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以“孟学与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影响”为主题,共有四场分组论坛。易冬兰的发言题为《肯定的否定与身教教学方式:论〈论语〉中孔子式的反讽》。她的研究试图超越作为文学修辞的“反讽”,从教学法以及一种哲学态度来对儒家经典文本中的反讽思想加以诠释。孔子的反讽作为一种语言方式自然涉及到哲学价值与含义;作为一种独特态度自然变成一种身教方式而更具有一种否定并肯定的意义,即反对傲慢与语言的平庸,否认外在的教条对人的规范性,而提倡一种批判的、主动的、创造性的状态与强调由内而发把握世界和改善自己的可能性与力量。
易冬兰来自希腊的雅典,在来到华东师大哲学系前她是一位专业的翻译,现在她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师从杨国荣教授。她的研究关注中国哲学中的“反讽”以及孔子式的“反讽”,以进一步阐诠中国传统中对“具体”的重视。她还做了不少哲学翻译,包括杨国荣、李泽厚、郭齐勇和其他当代学者的著作。她计划在下学期完成她的论文答辩,并有志于在其他国家从事博士后研究。(文/金雯珎)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