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对中国人来说,无疑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更是标志着中国发展迈上新征程。那么,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在这一年的表现的呢?2022年末,《国际微访谈》推出“2022, 中国这一年”系列视频,邀请多领域外国专家学者,共话2022年中国的表现,并展望二十大之后中国的新发展。
第三期节目,我们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到对中国发展有深入研究的克罗地亚学者白伊维(Ivica Bakota)。白伊维不仅长期研究中国,更有在中国学习、生活、执教的经历。2022年,他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二十大报告中,他最关注什么内容?在全球性挑战严峻的今天,中国如何担负起全球责任?他对二十大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又有何期待?他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双边合作?一起听听他的分析。
记者:非常感谢您来到我的节目白伊维先生。本次采访主题是“2022,中国这一年”。我知道您长期关注中国发展,也曾在中国做研究、执教,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那么,如果请您说一说您对中国在2022年这一年的总体印象,您会怎么说?
白伊维:中国在2022年一直在与新冠疫情做斗争,或者更确切地说,尽管疫情肆虐,中国还是设法渡过了难关,并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关于这一点,我想首先指出的是,中国通过今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展示出了优秀的组织能力,这也是冬奥会参与者和国际游客的共同印象。本届奥运会最重要的是,中国成功地弘扬了奥运精神。正如我们所知,在冬奥会期间,那些多余的(对北京冬奥会)政治化的尝试,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歪曲奥运理念的做法,从全球层面看,这些行径没有得逞。
关于对中国其他方面的印象,我想说的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我认为,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拒绝站队的立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国秉持了大国间不结盟政策。我认为,中国为调解这场危机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遇,这个机遇可以为这场危机实现真正的和平谈判创造条件。
另外一件大事,我认为是中共二十大的顺利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在过去5年间的发展历程。大会也规划了中国在未来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将会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刚刚您也提到,您特别关注了中共二十大。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许多倡议,您最关注其中哪些内容?您认为这些倡议将如何影响中国追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世界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白伊维:我认为,二十大报告中最重要、最新颖的内容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这无疑是大会上提出的意义深远的一个概念。这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紧密相关,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紧密相关。从国际视角来看,我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中国式现代化,30年来,中国逐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文明的进程,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实现的。中国现在越来越有自信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中国重新强调了共同繁荣的理念。中国在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旨在减小贫富差距、促进更公平的再分配、鼓励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解决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同时,我想指出的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都与中国外交政策高度契合,也与中国应对当前全球的安全、能源、供应链等领域的危机的具体做法高度契合。对于那些在当前危机中被忽视、被遗忘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对他们非常重要。
我还必须说一件重要的事情,二十大向外界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中国将继续为国际合作、贸易交流等打开大门。“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中国外交的政策倡议将继续为这些交流做好服务,为多边合作发展提供平台。因此我认为,这是全世界在二十大之后收到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了由中国首倡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您认为这些倡议对中国的对外交往有何意义?又将如何促进区域及全球的安全与发展?
白伊维:我认为这两个倡议至关重要。我们是走向更加相互依存、相互保障的发展和安全的道路,还是维持当前不太公平的现状?我们是用合作、开放、多边主义来定义全球关系,还是用保护主义和脱钩来定义全球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对于担负全球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每次当危机和冲突来临时,最弱小、最贫穷的国家总是付出最昂贵的代价。在当前粮食、能源和其他有关联的危机下也是如此。因此,这两个倡议对于当今世界的全球安全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将有助于中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国际角色,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全球利益、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记者:2022年,中国举办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合作与开放的世界性盛会,比如进博会、服贸会等。那么,您对中共二十大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有何预期和判断?
白伊维:(除了)你所提到的这些盛事,还有更多的事例。中国也在近期的金砖国家峰会、太平洋联盟框架下的东盟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成员国之间促进这种真正的多边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其国际战略目标。中国毫不掩饰其对开放的、多边的、全球化世界的关注。因此,中国将继续保持开放,并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中国更加确信,(继续扩大开放)将需要相互依存的国际环境,以及与世界稳定和安全的交流。我认为,以上这些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愿意敞开开放的大门。
记者:您是克罗地亚人,今年是中国和克罗地亚建交30周年。作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与克罗地亚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合作。考虑到疫情影响的因素和地区安全不确定性上升的因素,您对两国未来的合作趋势如何判断?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白伊维:在克罗地亚和中国三十年的合作中,事实证明,我们两国在相互尊重、双边共赢和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加强深化了合作。作为一个东南欧国家,克罗地亚正参与到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中。同时,作为欧盟成员国,(克罗地亚)也为制定欧洲共同对华政策做出了贡献。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得益于克中合作,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完工,例如在今年夏天通车的佩列沙茨大桥项目。除此之外,令我感到自豪的还有一些其他项目,比如建造风力涡轮发电场,既让中国人在克罗地亚发挥了知识和技术(优势),也符合绿色发展目标。还有一些旅游项目在等待落地,但相关的讨论已在进行。总而言之,所有这些项目都树立了两国互利合作模式的典范。首先,这有助于克罗地亚解决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挑战,也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其高质量建造能力和解决方案的机会,这些能力和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进入更广阔的欧洲市场的跳板。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而如果我们从欧洲角度来看,它是佩列沙茨大桥的甲方,也是该项目的净受益者,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次三方共赢的典范。
监制:张霁苍
主编:张斯路
审核:谢诗佳
编辑:王馨悦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