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街头,总能看到非洲友人的面孔。他们中,有不少是跨越万里来金华求学的非洲学子。
黝黑的面庞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流畅的中文抒发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在金华的多所高校里,他们习汉语、学本领,不仅取得高等教育学历,还学到了实用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金华高校把教育送到非洲人的家门口。
以高校为载体,金华在促进中非教育合作的道路上已探索了30余年。频繁、深入且多元化的教育往来,拉紧了中非人民的情感纽带。
高等教育培养“中国通”
上世纪80年代,浙江师范大学就开始招收短期来华留学生。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培养8000余名非洲留学生。一批批非洲学子在金华学习汉语培训、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比较教育、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在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为中非文化互鉴交流作出贡献。
学校重视留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运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产业推动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毕业后的非洲“浙师人”大多成为非洲“中国通”,在中非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演绎了不少动人故事。
2011届索马里籍留学生ABDI HODAN OSMAN(和丹)现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索马里总统顾问,定期为两国相关领域合作提供政策咨询。她与同事合拍的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入选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和卢萨卡国际电影节。
影片讲述了19名生活在义乌的非洲人的故事,记录了非洲人走进义乌、融入义乌的足迹,展现了义乌文化中的非洲元素。影片从教育、婚姻、经商、公益、美食、艺术六个维度,探寻中非从文化认同、文化共生到文化融合的历程,是国内首部由中非导演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2015届喀麦隆籍留学生Nama Didier Dieudonne(杜迪)现任喀麦隆国家中教部中文总督学,其所编写的中文学习教材荣获第十四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已被喀麦隆教育部指定为该国中学汉语教材。
浙江师范大学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在积极培养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同时,还举办了200余期援外研修班,培训了100余个国家各级各类官员和4000余名教师。
非洲研究是浙江师范大学多年来着力打造的特色品牌。该校拥有中国第一个综合性非洲研究院、第一个中非国际商学院、第一个非洲博物馆和第一个非洲翻译馆。学校于2011年创立的中非智库论坛已被正式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非洲研究院成为“国内非洲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与咨询基地”。
职业教育百花齐放
“我在学习怎样用互联网把物品关联起来。我想把中国与卢旺达的经贸往来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说这话的是非洲小伙卢文涛,他有一个“万物皆可联”的梦想。赋予他这个梦想的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至今,金职院共接收4届99名来自卢旺达的学生,主要由当地政府出资委托培养。集中学习一年汉语后,进入物联网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等卢旺达亟需的专业领域,开展为期3年的专业技能学习。目前,已有60多名毕业生返回家乡报效祖国,成为卢旺达的栋梁之材。2019年9月,金职院在卢旺达基加利举办援卢职业教育成果展。
当从金职院毕业的卢旺达学生回非洲建设家乡时,另有一批非洲学子选择留在金华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该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目前已有来自36个非洲国家的2000多人次学生在此学习,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7%。
通过扎实的汉语教育、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教育,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一批懂汉语、通文化的非洲留学生。据初步统计,80%以上的非洲毕业生从事跨国贸易,多名毕业生还成为该国在义乌的侨领。还有不少非洲学生创业项目先后在义乌李祖国际创客村、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青创空间落地。
金华对非的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实干的“非洲商人”,还着力培养匠人之才。在“世界木雕之都”东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开办一个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国际班。这是浙江省首次在木雕艺术方面招收外国留学生,为浙江与非洲国家之间的非遗文化教育交流拓展了新领域。
这个班共有21名学生,2018年由刚果(布)政府选派来到东阳。国际班旨在培养能将东阳木雕设计理念和雕刻技法运用于刚果(布)家具设计和生产、可以从事电子商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工巧匠。
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双实践”平台,即在校内木雕技艺实训基地和校外大师工作室与木雕小镇开展实训,进一步增进技能技艺。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和3年的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今年6月,这批学生已基本掌握东阳木雕创作设计和雕刻技艺,顺利毕业回到非洲,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海外办学把教育送到家门口
中非相距万里,距离没有成为教育交流的鸿沟。金华的高校通过孔子学院、海外分校等形式,把中文国际教育和职业教育送到非洲学子的家门口。
2007年起,浙江师范大学先后与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和南非西开普大学合作成立孔子学院。10多年来,该校已先后派出数百名汉语教师,培养了数万名通晓中文的非洲友人。
4所孔子学院各有特色,其中,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是当地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摇篮。2009年至今共培养了300多名汉语师范专业生,分配到当地中学担任本土汉语教师。该校成立的孔子学院中西非汉语教师培训中心是中西非地区首个本土教师培训中心。
在浙江师范大学帮助下,这4所孔子学院通过“一院多点”的方式,将汉语学习辐射到更广范围。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浙江师范大学不仅向非洲四国人民传播汉语,推广中华文化,还加深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该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5年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荣誉称号的高校。
在卢旺达,随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境外办学的不断深入,中卢职教合作持续深化,有力提升了中国职教影响力。
2017年7月,金职院穆桑泽国际学院在卢旺达挂牌,下设技能发展中心和汉语言学习中心。经过5年多的努力,合作双方共同开展的师资培养、技能培训、专业共建和鲁班工坊建设已硕果累累。
2021年4月,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研制的电子商务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教学标准纳入卢旺达教育资格框架体系(REQF)。金职院成为国内首批输出专业教学标准的高职院校之一,推进了中国职教标准的国际化。2021年11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
今年3月,两个境外办学专业实施两地两段“2+1”模式的首批124名学生在卢旺达开学,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培育卢方教师43人。今年6月,金职院获批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备案。8月,获批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时任中国驻卢特命全权大使饶宏伟曾用4个“Right”赞誉金职院的海外办学,分别是Right Time、Right Partner、Right Person、Right Place,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伙伴、正确的人选和正确的地点。
来源:《金华日报》(2022-11-17 第01版:头版)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