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首页> 专家详情> 新闻资讯

《世界汉学通讯》 | “一带一路”如何能更好地成为连接全球人们心连心的纽带

作者:【阿尔巴尼亚】衣里亚兹·斯巴修(Iljaz Spahiu)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当世界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当时的决策者看来仅仅考虑了全球化将给各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却没有考虑或者忽视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由此产生的误解、排外思想、偏见、民族和种族仇视等。如今除了其它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以外,也正是因为文化差异,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最近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也暴露出来了这些反面现象, 使本来就令人担心的误解、偏见等更为突出,再次激起了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然而事实证明,频繁的人文交流使各国人民加深了相互的了解,深化了对各自文化的认同,可以使人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之间的传统友谊是活生生的证明。

两国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一个是亚洲的具有古老文明的大国,另一个是欧洲的落后小国,虽然两国曾经基于意识形态使得政治关系破裂,但是两国的电影、音乐、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在彼此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跨过了多年的疏远期,使之传承到今天。不久前,正值在中国人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市长在最富盛名的中餐馆召集阿尔巴尼亚和中国朋友等各界人士,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慰问和祝福,证明面对共同挑战,我们应展现仁爱,相互扶持,携手应对。中阿友谊再次超越时空,人们心灵相通,使每位中国朋友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提出了中国方案,而这个方案旨在建设一个彼此尊重,共同发展的家园。“一带一路”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的目标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与全球化的差别在于,它不仅谋求经济全球化,使得人民不仅分享经济合作的好处,而更重要的是还分享共同的文化产品、共同价值、共同的精神财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相互了解,相互让步,消除偏见,种族和民族歧视,总之建设一个大家享受生活福利的开放包容的和谐社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这几年来事实证明,民心相通是成功落实这一倡议的不可代替的重要因素。没有民心的相通其它方面很难展开。就是因为如此,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已达到新的前所未有的水平。就拿阿尔巴尼亚来讲,近几年来阿尔巴尼亚和中国在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媒体、青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十分频繁,丰富多彩。2016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阿尔巴尼亚-中国文化协会在地拉那共同举办了“促进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座谈会, 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副会长吉炳轩,中国驻阿大使姜瑜,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阿议会外委会主席达戴,阿中文化协会会长斯巴修及来自阿方议会、智库、媒体、民间友好人士等各界代表出席座谈会。

如今北京外国语大学阿语系、首都师范大学等设立了巴尔干问题研究中心,同样阿尔巴尼亚学术机构(阿尔巴尼亚历史研究院)设立了“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中心,地拉那大学和阿尔巴尼亚其它几所大学开办了孔子学院,而学生人数从一开始为几十个,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另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2015年两国签署了《中国—阿尔巴尼亚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中阿双方将在未来五年内翻译和出版50部经典文学作品,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阿尔巴尼亚几家最优秀的出版社承担落实这一项目。从2016年来在中国出版阿尔巴尼亚最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而阿尔巴尼亚则出版了十几部中国图书,如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蛙》和《红高粱家族》,《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习近平的“治国理政”,以及介绍“一带一路”各方面内容的书,如 “一带一路” 建设发展报告“,《“一带一路” 和周边战略》,《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等。值得指出的是,阿尔巴尼亚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涉及当代文学、中国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古代文明、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这些书不仅有助于加深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而且还帮助当地决策者、学者、媒体等各界人士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治国理念、对外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和目标。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在经济贸易合作方面也带来了具体的成果。如今中国是阿尔巴尼亚的第一个投资国和仅次于欧盟的第二个贸易国。

同时被称之为新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就像过去通过丝绸贸易使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彼此接触、相互借鉴那样,它在各民族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传达和平的信息,成为全球人们交流、沟通、互相了解的纽带。目前在世界面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时候,更需要打击无知和偏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

本文作者

衣里亚兹·斯巴修(Iljaz Spahiu),阿尔巴尼亚人,阿中文化协会会长、阿中工商会秘书长,曾任阿尔巴尼亚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2017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学术研究成果:

2011年出版阿中-中阿日常用语词典

2013年翻译出版莫言小说《蛙》

2016- 2020年翻译出版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当代作家余华的书《活着》以及《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狼王梦》  等。

长期在阿尔巴尼亚报刊和阿尔巴尼亚媒体发表关于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和采访, 参加过国际汉学家的一系列研讨会活动。

《世界汉学通讯》长期向全球业内专家学者征稿,优秀作者将有机会被聘请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聘顾问,并受邀到北京语言大学进行文化或学术交流。

投稿请联系王富丽(wangfuli@cctss.org)。

责任编辑:赵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