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家理事会
世界汉学家理事会
印度尼西亚汉学家理事会
苏丹汉学家理事会
哈萨克斯坦汉学家理事会
埃塞俄比亚汉学家理事会
摩洛哥汉学家理事会
格鲁吉亚汉学家理事会
克罗地亚汉学家理事会
喀麦隆汉学家理事会
土耳其汉学家理事会
乌兹别克斯坦汉学家理事会
  • 东西问·汉学家|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母亲一个有远见的决定使我与中国结缘

    东西问·汉学家|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母亲一个有远见的决定使我与中国结缘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母亲一个有远见的决定使我与中国结缘——专访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中新社记者 韩畅“你们好!”,北京外国语大学旁的酒店大厅内,84岁高龄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用流利中文向我们打招呼。他一头银白色卷发、身穿衬衫长裤,脚踩凉鞋,精神矍铄。近日,半个多世纪以来80多次到访中国的马克林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分享他与中国的不解情缘。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nMacke...

  • 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澳中贸易有望不断复苏向好丨世界观

    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澳中贸易有望不断复苏向好丨世界观

    视频:澳大利亚汉学家:澳中关系出现积极信号丨世界观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 (彭大伟 陈天浩)针对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访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月7日回应称,中方欢迎阿尔巴尼斯总理应李强总理邀请访华,愿同澳方共同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针对中澳关系接下来的发展前景,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近日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澳大利...

  • 记者手记:踏访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

    记者手记:踏访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

    中新社布里斯班8月23日电 题:踏访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设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里的旅游孔子学院是全球第一所以旅游为特色的中澳合作旅游孔子学院。8月23日是当地冬末春初的时节,记者来此踏访。走进旅游孔子学院,可看到学院门口墙壁上张贴着当地学员的中文习作和绘画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工笔画和书法。“学院创办于2011年。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马克林教授成为第一任外方院长。”格...

  • 马克林:中国崛起与文明影响模式的演变

    马克林:中国崛起与文明影响模式的演变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休教授;   研究方向:中澳关系、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   代表作:《中国少数民族与全球化》《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   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共存格局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中国和西方并不是世上仅有的两种文明,但本文主要选取这两种文明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希望通过探讨历史的宏观图景,从...

  • 访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愿为澳中人民相知相亲搭建桥梁

    访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愿为澳中人民相知相亲搭建桥梁

    中新社悉尼8月9日电 题:访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愿为澳中人民相知相亲搭建桥梁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在我和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缘中,我最大的荣誉是2014年9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同年,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的重要演讲中,称赞我‘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起一座桥梁’。”刚从中国访问回来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近日在悉尼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出生在悉尼的马克林自小深受家庭文化熏陶,厚爱欧洲音...

  •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我为何热衷翻译中国传统作品?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我为何热衷翻译中国传统作品?

    编者按据官方媒体消息,4月12日至15日,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国之交离不开民相亲。随着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文化交流也日益热络,“汉语热”在巴西方兴未艾。汉语作品在巴西翻译和传播情况如何?中华文化缘何吸引巴西学者投身研究?中新社“东西问”曾就此专访巴西汉学家沈友友。今特重发此稿,以飨读者。近十年来,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丰...

  • 专访:用巴西人的方式传播中国古典精华

    专访:用巴西人的方式传播中国古典精华

    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9月4日电(记者陈威华、赵焱)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沈友友”)最近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满,除了需要向国际儒学联合会会议提交论文之外,他还在紧锣密鼓地修改即将在巴西出版的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葡文版。让人期待的是,他用巴西人的方式来翻译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2023年5月22日,沈友友参观北京荣宝斋拍照留念。(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谈到翻译初衷时,这位汉学家介绍说:“我最近几...

  • 专访:用古籍解读中国的巴西人——访巴西汉学家沈友友

    专访:用古籍解读中国的巴西人——访巴西汉学家沈友友

    新华丝路巴西利亚8月17日电(记者卞卓丹)中巴建交48周年纪念活动15日前后在巴西多座城市接力上演,精彩纷呈。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尼迪诺指出,中巴关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愈发频密,不仅给巴西带来了京剧、武术、中医和脸谱,还激发了更多巴西人追溯和研究中国文化滥觞与沿革的兴趣。正如乔治自己,在多年的钻研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用古籍解读中国的巴西人”。令人惊叹的是,这位“半路出家”学中文的巴西人,竟通过先秦的...

  • 如何在不同语言环境介绍鲁迅?这场关于他的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如何在不同语言环境介绍鲁迅?这场关于他的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鲁迅与世界文化对话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供图“虹口校区正大门对面就是鲁迅公园,师生常说‘上外是与鲁迅为邻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静说,上外校名所用的字体也来自《鲁迅日记》的手稿。2021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鲁迅与世界文化对话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鲁迅长...

  • 巴尔干汉学大会影响深远—暨冯海城与北马其顿首个汉学知识中心

    巴尔干汉学大会影响深远—暨冯海城与北马其顿首个汉学知识中心

    当地时间8月27日,由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汉学知识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巴尔干汉学大会顺利开幕,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出席并致辞。来自巴尔干地区及地区周边十余个国家的汉学学者与来自清华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学者共同探讨地区汉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成为巴尔干地区汉学史上一次重要学术事件。 本届大会的组织者、发起者——汉学知识中心首位教席学者冯海城(Igor Radev)是北马其顿知名汉学家、...